元字旁的字有哪些字?怎么读?
汉字中,“元”作为偏旁部首出现的情况相对较少,但它依然构成了不少具有独特意义的字。本文将探讨一些“元”字旁的常见字,并对它们的结构、部首、笔顺、造字原理及其含义进行介绍。
1. 结构与部首
“元”,部首为“二”。它在构成合体字时一般位于左边或上边。
常见的元字旁字有:
榜(bǎng)
炳(bǐng)
勋(xūn)
贲(bì)
2. 笔顺规则
以“榜”为例:
第一笔横
第二笔撇折/捺(这里实际上是两笔连写,先向左下方写出一个短撇,然后立刻转向右下方拉出一长捺)
接下来是“木”的书写顺序:“丨丿丶一”
最后加上右边部分“傍”
3. 造字法
这些含有“元”的字大多采用了形声构造方式。“元”通常表示音节的一部分;而另一个部件则提供了关于该字意思的信息。
例如,“炳”由火+丙(表音)+元三部分组成,意指光明、显明。
4. 字理分析及词义解释
榜 bǎng
形声。从“元”(yuan),表明其发音接近“远”;从“木”,指树木、木材等物体。本义:张贴出来的文告;引申义:公告牌;科举考试成绩公布名单等。
在古代,人们常把重要的文书、法令之类的东西挂在树上或者建筑物前让众人知晓,故称为"榜"。后来发展成为一种专门用来发布信息的工具。
勋 xūn
左右结构,“力”加“元”,意味着通过努力获得的成绩。本义: 功绩; 功劳; 封建时代赐给贵族或功臣的一种荣誉称号。
古代社会里,君主为了奖励那些为国家作出贡献的人士而设立的各种等级称号之一。
贲 bì
半包围结构,外框像门扉形状,内部包含“贝”和简化后的“元”。
这个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原写作双手捧持着财宝进入门户的形象,象征进献财物的行为。后世用作形容装饰华丽、美观的事物。
总结
虽然带有“元”字旁的文字数量不多,但每个字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和历史背景,蕴含丰富的内涵。通过对这几个例子的学习,我们不仅能够了解汉字的基本构成规律,还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本文由“字词网”收集、整理,素材仅供研究、学习。考订注释若有误,欢迎反馈。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ici.cn/hanzi/183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