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字旁的字及其解读
在中国汉字中,“耳”作为偏旁部首非常常见,并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实际应用价值。它不仅代表着“耳朵”,还与听觉、警觉等相关概念紧密相连,在语言学上被归类为形声字的一部分。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来介绍一些常见的带有“耳”的汉字。
1、“聴(tīng)”
结构:由“耳+丁”构成。
部首:“耳”。
笔顺:横、竖、折、提、横钩、点、横撇/横钩、捺、竖钩、撇、点。
造字法:形声字。“耳”表意;“丁”表声。
字义:指用耳朵接受声音的行为或能力。同现代简化字中的“听”。
2、“颍(yǐng)”
结构:左耳刀加“永”字组成。
部首:耳(即所谓的“左耳刀”)。
笔顺:横、竖、竖折、横折钩、横、竖弯钩、撇、捺、横、竖、横折、横、撇、竖弯钩。
造字法:会意兼形声字。“耳”象征人的侧脸,“永”表示水长流不断,合起来比喻像颍河那样蜿蜒流淌。
字义:多用于地名如河南的颍川等地。
3、“颇(pō)”
结构:左边是“耳朵”的简化形式,右边是“皮”。
部首:耳。
笔顺:横、竖、竖折、横折钩、撇、竖弯钩、撇、捺。
造字法:会意字。以“耳朵”象征头部,而“皮”在这里可以理解为身体表面的意思,组合在一起形象地描述了头歪向一边的样子。
字义:表示倾斜、不平衡的状态,也可用来形容意见不同寻常。
4、“阳(yáng)”
结构:左耳旁加上“日”字。
部首:耳。
笔顺:横、竖、竖折、横折钩、撇、捺、横折、横、横。
造字法:形声字。“耳”在此不直接表达意思而是起到稳定整体结构的作用,“日”既表音也暗示太阳等自然现象。
字义:原意是指山南水北面向阳光之处,后来泛指明亮、积极向上的一面。
以上仅列举了几例含有“耳”作为部件的例子,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相关词汇都体现了古人对这一器官重要性的认识以及由此延伸出来的多种含义。通过对这些词语的学习,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还能让我们更好地掌握汉语这门语言的魅力所在。
本文由“字词网”收集、整理,素材仅供研究、学习。考订注释若有误,欢迎反馈。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ici.cn/hanzi/183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