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画属火的字及其解析
在汉字的世界里,“火”不仅是自然界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元素,与五行之一相联系。在书法和文字学领域,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笔画数为10且被认为“属火”的汉字。本文将选取几个典型的例子进行介绍,包括它们的读音、结构、部首、笔顺以及相关的文化背景。
一、“炎”
拼音: yán
部首: 火
结构: 左右结构
笔顺: “炎”由两个相同的部分组成,分别是撇、点、撇、捺、竖折/竖弯。书写时先写左边的部分。
字源:这个字最初是用两堆火焰的形象来表示,象征着熊熊燃烧的大火,因此用来形容事物热力很强或者情绪激烈的状态。“炎”在古代还常常被用于人名之中,如汉代有位著名的将军叫霍去病,字仲尼,其中“仲尼”的别称就是“霍炎”。
二、“煌”
拼音: huáng
部首: 火
结构: 上下结构
笔顺: 第一部分为四点水旁,第二部分则是从上至下的“王”。书写时先写左上方的点,再依次写下其余三个点,接着按照“王”的顺序完成剩余部分。
字源及意义:“煌”,形声兼会意字。本义指明亮辉煌的样子;引申指光辉灿烂的事物或景象,常用于描述灯火通明的情景或是赞美文章辞藻华美等。另外,在古文中有时也作动词使用,表达照亮之意。
三、“焯”
拼音: chuò
部首: 火
结构: 左右结构
笔顺: 撇、横折钩、横折、横、撇、捺、横、竖提、横折钩、撇、点
字源及意义:焯的基本含义是把蔬菜放进热水锅里稍微煮一下就捞出来,以去除其生涩味,使颜色更加鲜亮。这个过程通常只需要很短的时间。此外,“焯”还可以作为姓氏出现。
以上这些具有“火”属性的十划汉字不仅体现了中国人对于自然现象的理解和想象,同时也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和历史信息。通过学习这些字的构造规律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汉字,并加深对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认识。
本文由“字词网”收集、整理,素材仅供研究、学习。考订注释若有误,欢迎反馈。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ici.cn/hanzi/183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