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氵”的字有哪些?如何读?——探索汉字的魅力
在汉语中,“氵”(shuǐ)作为偏旁,通常代表与水或流动相关的意义。它不仅是最常见的偏旁之一,也是许多汉字的重要组成部分。接下来,我们将一起探讨几个含有“氵”的常见汉字,并深入了解它们的结构、部首、笔顺、造字原理以及字义。
一、“河”
结构:由“氵”和“可”两部分组成。
部首:“氵”,共3画。
笔顺:1点;2横撇/横钩;3竖折/竖弯;4竖;5横折;6横;7横。
造字原理:象形+会意。“河”原本描绘的是河流的形象。左边是水流的样子,右边象征可以行走的路径,共同表达出可供船只航行的河流之意。
字义:指自然界中的较大且长流的流水道。
二、“海”
结构:由“氵”加一个“每”构成。
部首:同样是“氵”。
笔顺:1点;2横撇/横钩;3竖折/竖弯;4横折勾;5撇;6横折折/横折弯;7横撇/横钩;8捺;9点;10斜钩;11撇;12捺。
造字原理:会意兼形声。“毆”既表音又寓含广阔无垠之含义。整体形象表示广阔的水域。
字义:面积比湖大得多的水体,靠近陆地但并不局限于任何特定区域。
三、“清”
结构:由左半边“氵”及右半边“靑”组合而成。
部首:依旧是“氵”。
笔顺:1点;2提;3竖;4竖;5横折;6横;7竖;8横折;9横;10竖;11横折钩;12竖;13横折;14竖;15横折;16横;17横;18竖。
造字原理:形声字。本意指清澈见底的水,后引申为纯净、明了等意思。
字义:原指水质透明度高,后多用于描述事物纯洁或者清晰的状态。
这些仅仅是众多以“氵”开头的汉字当中的一部分例子。通过学习这些字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古人智慧与创造力的独特魅力。每一个汉字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和挖掘。
本文由“字词网”收集、整理,素材仅供研究、学习。考订注释若有误,欢迎反馈。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ici.cn/hanzi/183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