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字文化中,“力”不仅是一个独立使用的常用字,也是许多其他汉字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部首之一时,“力”常用于表达与力量或作用相关的事物或概念。“力”的基本含义是指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的作用;引申为精神上的努力和毅力等。
一、“力”的字结构
“力”的甲骨文像一把弯曲的手柄形状工具,后来演变成现在的形态。由两个横折钩组成,第一笔是短撇,第二笔是弯勾。其中,第一笔为“撇”,表示物体受到外力的影响,第二笔为“折钩”,表示物体由于外力产生变形或移动趋势。
二、“力”的笔画及笔顺规则
第一笔:撇;
第二笔:折钩。
三、以“力”为偏旁部首的常见字及其读音:
(一)动字(dòng)
从“力”从“云”。本意指用力击打发出声音,后用来形容震动、轰鸣声。如雷电交加时产生的巨响,地震引发的地表剧烈摇晃等。还引申出触动、感动的意思。
(二)劣字(liè)
由“力”和“少”两部分构成。表示能力不足或质量低下的意思,也用来形容品行恶劣的人。
(三)劝字(quàn)
上半部分是“大”,下半部分是“力”。原意指通过言辞鼓励他人从事某项活动,现多用来说服别人做某事。也可解释为勉励人向善的行为或言论。
(四)努字(nǔ)
左边为“女”,右边为“力”。最初指女子分娩时尽力生产的情形,现在通常指集中精力完成某件事情的状态。
(五)功字(gōng)
左半边是“工”,右半边是“力”。表示人在工作中所付出的努力或者获得的成绩。也可以泛指人们为了实现某个目标而做出的所有尝试。
以上就是一些常见的含有“力”的部首的汉字以及它们的基本信息。了解这些内容有助于更好地掌握汉字构造规律,并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
本文由“字词网”收集、整理,素材仅供研究、学习。考订注释若有误,欢迎反馈。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ici.cn/hanzi/183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