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汉字体系中,“双人旁”也被称为“彳”,是汉字偏旁的一种,一般用于表示与行走或人的活动相关的内容。“双人旁”的出现不仅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形象化表达,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双人旁”的构成
“双人旁”由两个“人”字组成,即两竖和三个横折组成的左右结构形式。“人”本指人的侧面形象,在甲骨文中是一个侧视的人形轮廓,后演化为楷书中的“人”。而将两个“人”并列起来,就形成了双人旁,象征着两个人在一起的行为或者状态。它代表着人的动作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二、“双行旁”的书写规则
从上到下;
先外后内:先写左半部分再写右半部分。
左边的捺变成点;右边保留捺画。
三、“双人旁”的常见组合字
在汉语中有很多带有双人旁的汉字,并且这些汉字大多都与人类行为举止相关联。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带双人旁的汉字及其发音:
(1) 得 dé: 取得,获得;合适,满意。意为人得到某物或某种情况下的心理满足感。
(2) 待 dài: 等待,期待。原指一个人在路上等待另一个人来,后来引申为一种态度或期望的状态。
(3) 往 wǎng: 去,前往。最早用来形容两人一起行动,如去某地。
(4) 徙 xǐ: 迁移,搬动。最初描绘的是两个人搬运东西的情景。
(5) 微 wēi: 细小,轻微。表示细微之处需仔细观察才能察觉,因此常需要两人共同关注。
四、“双人旁”字的结构及含义分析
以上所列举的几个例子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规律:“双人旁”往往被放在整个字左边作为表意符号,而右边的部分则多用于表音或补充意义说明。
例如“得”这个字,左边的“双人旁”表示这是关于人的事情,右边的“德”既表达了该字的读音又暗示其核心语义——品德修养;“征”则是通过加上“正”这一元素强调出行过程应遵循规范秩序等社会道德准则。“徒”字右边的“土”,代表土地,加上双人旁则有了迁移定居之意。
总之,双人旁的字大多数具有与人相关的意义,无论是身体上的动作还是精神层面的感受,都体现出汉字构造过程中对于人类生活细节的关注与提炼。
本文由“字词网”收集、整理,素材仅供研究、学习。考订注释若有误,欢迎反馈。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ici.cn/hanzi/182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