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字开头的成语及其解读
在汉语中,“食”是一个十分常见的字,在成语中也常常出现。“食”字不仅表达了吃的意思,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故事。本文将介绍几个以“食”字开头的成语,并对“食”字本身做一些详细的解释。
一、“食不果腹”
拼音:shí bù guǒ fù
释义:形容生活极其贫困,没有足够的食物来充饥。
出处:出自宋代文天祥的《正气歌》:“冻饿之余,食不果腹。”
例句:虽然他工作努力,但由于收入微薄,常有食不果腹之感。
二、“食言而肥”
拼音:shí yán ér féi
释义:指违背自己的诺言或承诺却安然无恙,甚至因此获利。常用作贬义词,表示不守信用的人。
出处:《左传·宣公十五年》载:“初,楚灵王欲伐陈,故召蔡侯。……冬十二月戊午,入于陈。杀夏征舒,以其邑为县,曰‘吾犹未能食其言而肥也’。”
例句:做人应该诚信,切忌食言而肥。
三、“食古不化”
拼音:shí gǔ bù huà
释义:比喻盲目地模仿古代的事物而不加以创新或改进,从而失去了实际意义。
出处:见于《庄子·逍遥游》中的“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例句:研究学问不能食古不化,必须结合现代科学方法进行创新。
四、“食不厌精”
拼音:shí bù yàn jīng
释义:指对于饮食非常讲究,追求精致美味的食物。也用来形容人做事精益求精的态度。
出处:语出《礼记·曲礼上》:“羹胾不盈口。”郑玄注:“肉酱者谓之胾;脍炙之类则谓之羹。”
例句:这位美食家对于食材的选择可谓食不厌精,每一道菜都经过精心挑选与烹饪。
“食”的汉字解析
结构:会意字。
部首:飠(sì),现代简化为“饣”,位于左边。
笔顺:共八画,分别是:撇折、横钩、竖、点、撇、捺、横折钩、撇。
造字法:象形+会意组合而成。“人”加“良”表示“品尝美味”,“良”代表好东西,即“吃好东西”。后来加上了表音符“十”成为合体字。
字理:本义是指进食动作或状态,后引申泛指一切可作为食物的东西以及与吃相关的行为活动。
字义:
吃;
粮食,食品;
日蚀或月蚀。
通过这些成语及对“食”字的深入理解,我们不仅能丰富词汇量,还能更深刻地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希望同学们能够多学习这样的成语,从中感受到语言的魅力所在!
本文由“字词网”收集、整理,素材仅供研究、学习。考订注释若有误,欢迎反馈。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ici.cn/hanzi/182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