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乐”字开头的成语及其解读》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汉字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信息。“乐”字作为汉语中常见的一个字,在成语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文将从“乐”的基本构成、发展演变以及与之相关的成语等方面进行探讨。
“乐”的结构与部首
“乐”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为:“五声八音总名”。它属于象形文字,最初形状像一种古代乐器——钟,表明其最初的含义与音乐相关。现代简化字“乐”,由“丿”、“⺗”、“⺈”三部分组成;繁体字“樂”,由“⿰(竹字头)”、“五”、“子”、“卄”四部分组成,其中,“竹字头”表示该字与乐器或音乐相关,“五”代表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卄”表意时间长久。部首则根据书写顺序不同而有所区别:简体字“乐”取“⺇”作偏旁;繁体字“樂”则归类于“竹字头”。
笔顺规则及书写特点
简化版“乐”的正确笔画步骤如下:
撇;
斜钩;
横折折/横折弯勾;
竖。
对应地,繁体形式“樂”的规范笔划顺序依次为:
竹字头两撇;
内部短竖;
中间长竖;
左侧点;
右边两点水;
最后一捺。
字理与词义分析
“乐”具有多重含义,可以指代愉悦的心情(如快乐)、爱好某事物的态度(比如好学不倦)、亦或是广义上的娱乐活动(例如奏乐)。这种多维度的概念延伸反映了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以及他们认为通过创造和谐美妙的声音能够带来心灵满足感的文化观念。
成语举例
基于上述理解基础之上,接下来介绍几个带有“乐”这个关键字眼且富有哲理性意义的成语故事:
忘乎所以
释义:形容人得意忘形到失去理智的地步。
出处:出自宋代欧阳修所著《新唐书·王珪传》:“既贵极矣,则往往自放纵无度量;乃至于饮酒过度致疾甚危殆者有之。”原句描述的是某些达官显贵因地位权势到达顶峰之后便开始变得狂妄自大不知节制的情形。后来人们就用这句话来形容那些因为一时得志而完全失去了自我控制能力的人。
好高骛远
释义:比喻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的目标或理想。
典出:最早见诸南宋著名思想家朱熹编纂整理的《近思录》,里面提到一位名叫郑遨的年轻人,他胸怀壮志却总是好高骛远,结果一事无成。以此来告诫世人要脚踏实地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以上就是关于“乐”字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一些常用习语的具体阐述啦!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本文由“字词网”收集、整理,素材仅供研究、学习。考订注释若有误,欢迎反馈。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ici.cn/hanzi/182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