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汉字探秘」——凵字家族
在中国汉字体系中,“凵”是较具特色的一种偏旁,它像一个向右开口的小碗。根据《汉语大词典》,以“凵”为偏旁的常用汉字有9个,分别是:凼、函、凼、吊、凼、凼、凼、凼、凹。
一、结构与部首介绍
结构特征:“凵”的形状像是一个小坑或者一个小洞口,具有明显的空间感和包容性。
部首释义:在现代汉字编码系统里,“凵”作为一级部首被收录于GB2312编码标准之中;而在传统字典中,则归类到“三划部”。该部首通常位于字体中部或左侧,并且多数情况下代表了某种容器或者封闭的空间。
二、笔画顺序解析
书写时需注意以下步骤:
先横折弯钩;
再作竖折/竖弯。
三、起源与发展历程
据史书记载,在甲骨文中尚未发现明确表示"凵"形体的文字单位;但从金文开始便有了类似构造出现,并逐渐演变成今天我们所熟知的样子。“凵”的原初意义可能是指地面上的一个小坑或陷进去的部分,后来随着文字的发展和演变,它的含义也不断扩展。
四、“凵”字族成员简介及解读
(1)凼【dàng】
① 本意指池塘;② 方言用法,表示水井之意。其形象描绘出了一种较为浅显的积水区域。
(2) 函【hán】
最初用于表示匣子、盒子等容器类物品,引申为包含、容纳的意思。现代汉语中更常用于书信来往中的“信封”。
(3) 凹【āo】
形容物体表面低于周围的地方或状态,如山谷之凹、皮肤上的凹痕等。此外还经常出现在几何学描述当中。
五、文化寓意及其应用领域
“凵”这个看似简单的符号却蕴含着丰富的信息量和深远的文化内涵:
象征包容性和接纳度,强调事物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以及自然界中阴阳平衡之道。
在书法艺术创作过程中,“凵”往往能够成为作品中极具特色的点睛之处,通过不同形态变化展现出无穷魅力。
现代设计行业也会运用到这种独特元素进行创意表达,比如LOGO设计、建筑外观造型等方面都能见到它的身影。
综上所述,“凵”不仅承载着古老文明智慧结晶,在当今社会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无论是作为日常交流工具还是文化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凵”都在以其特有的方式述说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凵“这一偏旁虽简单却寓意丰富,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探索和品味。
本文由“字词网”收集、整理,素材仅供研究、学习。考订注释若有误,欢迎反馈。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ici.cn/hanzi/181832.html